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08
近期,他接受“东西问”专访时感慨,香港连接中国内地和世界,他“很庆幸”在国际形势乱云飞渡的时刻来到香港,从事中国研究、中美关系和地缘政治研究、世界和平与安全研究。而对于香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可作出哪些新的更大贡献?香港如何促进中西方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人文交流合作?他也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林剑指出,希望英国政府公平公正对待在英投资经营的中资企业,保护其正当合法权益,避免将经贸合作政治化和泛安全化,以免影响中国企业赴英正常投资合作的信心。
“我们以推动放心消费为抓手,聚力提升消费品质,营造良好市场消费环境。”梁西杰介绍,一是打造放心消费品牌。在重点商圈、知名景区推广复制放心消费街区。聚焦游客热门“打卡地”,计划新建50家消费维权服务站,推广“一站式”暖心服务。二是升级涉旅服务标准。突出夏季休闲避暑、冬季冰雪旅游优势,加强涉旅服务标准供给,加快制修订一批冰雪旅游产业、宾馆住宿、特色餐饮、旅游商品等行业服务标准,提升消费品质。三是构建价格监测体系。加强涉旅价格监管,推行“动态监测+协同共治”模式,加强酒店客房等重点领域价格研判、异动预警,引导经营主体价格自律。四是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关键部位、敏感时段,严厉打击食品、价格、计量、虚假宣传、侵权假冒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行为,守护安全消费。
与此同时,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海口海关一季度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02份,货值6739.7万元,水产品、热带果蔬等海南特色商品打开日本、澳大利亚等高端市场。签发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670份,货值6.2亿元,分别增长35.1%和41.9%,成为橡胶制品、化工品出口东盟的“黄金通行证”。
在深化全球经贸合作的同时,本届茶博会也致力于深化文明互鉴,将通过举办高端论坛、名茶品鉴、图书展览等系列活动,创新茶文化传播方式,拓展国际交流维度,促进理念互鉴、技术互通与市场互联。(完)
随着胜金口石窟从试运行阶段到正式开放,将吸引更多人关注吐鲁番的历史文化,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完)
怎样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我认为要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抓住城市化、服务业、社会福利、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机会,保证就业。“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产业的发展也将给中小型民营企业带来很多投资机会。(完)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此前报道,中越铁路合作上的最新亮点之一是将越南铁路中的米轨(轨距为1000mm)改造成标准轨(轨距为1435mm),让越南北部的三条铁路主干线都实现标准轨化。
中方热烈祝贺越南共产党成立95周年、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80周年,祝贺并高度评价越南开展革新事业近40年、落实《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2011年补充修订)》近15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推动越南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深度广泛融入国际政治、全球经济、人类文明,承担重要国际责任,在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平台发挥积极作用。中方祝愿并相信在以苏林同志为首的越共中央坚强领导下,越南党、国家和人民必将胜利实现越共十三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筹备好和成功召开2026年越共十四大,带领越南迈入发展新纪元,成功建设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主义越南。中方重申支持越南国家发展繁荣、人民幸福,建设强大、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统筹推进革新事业、工业化、现代化,全面融入国际,发展广泛友好的对外关系,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本届峰会由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和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共同主办,以“创新城市品牌 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香山旅游峰会”首次在香港举办,吸引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800名与旅游相关的政界、业界人士参与。
张先生说,因为网球人群的增多,网球运动关联经济也更加活跃。球衣、球袜、球包以及打球的各种装备和周边产品,包括网球训练课都在走俏。比赛数量的增加,更是提升了各地运动场馆的利用率。
张文杰认真听取企业负责人发言,逐一回应他们关心的问题。他指出,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贸易模式创新,练好内功、开拓市场,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政企同心、加强沟通,坚持分类精准施策,及时了解企业诉求,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为广大企业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有力支持。
据新华社4月15日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越南国事访问。离开河内时,越南总理范明政,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陈锦绣,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黎怀忠等越南党政领导人和地方代表到机场送行。当地民众和中资机构、留学生代表高举红色横幅,热烈祝贺习近平访问越南取得圆满成功。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高层管理教育副院长周春生在会上指出,在碳中和目标推动下,绿色低碳技术正成为全球竞争的新焦点。在科技层面,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绿色能源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企业带来了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不仅是对国际责任的担当,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